中蜂,又称中华蜂、中华蜜蜂、土蜂,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,是全国各地都可以养殖的蜜蜂当家品种。中蜂有零星蜜源利用率高、采集力强、采蜜期长、环境适应能力、抗螨抗病能力强、消耗饲料少等优点,非常适合我国各地的饲养,特别是丘陵及山区、半山区的定地养殖。中蜂的唯一缺点是分蜂性较强(分蜂也是蜂群发展的本能),合理的处理好分蜂是中蜂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,弄不好就会给蜂场自然分蜂带来损失,从养蜂的实际情况出发,总结出五种人工分蜂的方法,既能扩群增殖,又能起到显著效果。结合中蜂人工分蜂养殖技术视频,下面我们就和趣蜜蜂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!
一、中蜂分蜂的原因
通常1框中蜂巢脾两面爬满约3000只蜜蜂,当气候温暖、蜜粉充足时,群体壮大达4~5框蜂,导致巢内拥挤,通风不良,蜜粉充塞,卵圈受压,缺乏造脾发展空间等因素,易造成自然分蜂现象的发生,如果是大蜂群或者老蜂王的情况也容易发生分蜂,从而导致工蜂减少饲喂蜂王,蜂王减少产生蜂王物质和减慢蜂王物质的传递,导致最终工蜂筑造王台,逼迫蜂王向王台产卵,促成蜂群发生自然分蜂。分蜂的前提离不开外界充足的蜜源、宜人的气候环境以及强盛的群势(即蜂子较多)。
综上所述,有80%~90%的蜂群会培育雄蜂,造王台,进行自然分蜂。群数较多的养殖场多数采取人工分蜂,人工分蜂可增加蜂群数量,扩大生产,能按照事先预定的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,同时可减少自然分蜂时收捕的麻烦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要在距离当地大流蜜期45天以上,蜂群已发展至满箱时进行人工分蜂,才不会减少蜂群的采蜜量。当发现蜂王已在王台基内产卵或者台基内的王虫日龄达3~4日时,即可剪去蜂王一边翅膀的3/5。
王台的发育时间:3日卵期,5日幼虫期,8日封盖期(即王台封盖至第八日新王出台)。一般在王台封盖到第五至六日,即王台下部的茧已露出并呈偏黄黑色时,可进行人工分蜂。
二、中蜂分蜂的征兆
1、分蜂早期:蜜蜂在分蜂前的8~15天这段时间内称为分蜂的初期阶段,这个时间段内工蜂就会开始在群内建造雄蜂房和蜂王王台,用来培育新的雄蜂和蜂王。
2、分蜂中期:蜜蜂在分蜂前的2~7天培育的王台开始封盖,这时候工蜂就逐渐少喂和不喂蜂王,让其腹部缩小,减少产卵量,为日后的分蜂飞行做好准备。
3、分蜂晚期:蜜蜂在分蜂前的1~2天巢内的工蜂便开始怠慢工作且饱食食物,蜂箱内开始骚动不安起来,甚至有一部分性急的工蜂在蜂箱外某处地方结成团。
三、中蜂人工分蜂技术
1.均等分蜂法
选择6-7框蜂的强群,将蜂箱拿开,在原箱正中左右两边放置2个相同的蜂箱(两箱间隔1米),巢门开口相同,把原有群的子脾、蜜脾和蜜蜂平均放入2两个蜂箱内。1箱放入原来的蜂王,另一箱诱入1只新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,也可两箱都诱入成熟王台,如果群有王台,则去除多余的王台,仅保存最好的1个。放置好后,采集蜂回巢时,不见原来位置的蜂箱,不得已分向左右两侧箱内飞入。如发现其中一箱的蜜蜂较少,就把这箱蜂向原位置移近些,亦或者把蜂多的那一箱搬离远一些,两边均衡后停止移动蜂箱,以后蜜蜂数自然就平均了。此法的优点是对蜂群影响较小,可在较快的时间内化解“分蜂热”,有利于新分群蜂王交尾不成功后的蜂群合并。不足之处是易受地域限制,不能无限期等距离均衡分蜂,长期等距离均衡分蜂会造成蜂群摆放过于集中,增加盗蜂的几率。同时为了两箱蜂平衡,移动蜂箱费时麻烦。
等距离均衡分蜂要注意以下三点:一是要早分,如果蜂群已经起台,越早分越好,可从他群引入成熟台最好,防止分蜂后工蜂分蜂情绪尚在,驱动老王带走两边部分工蜂再次分蜂(新王出,两边无王台,分蜂情绪会较快消除);二是分蜂后要逐步向两边拉开蜂箱距离,以便于日后常规管理。三是晚秋和冬季不能分蜂,适合在分蜂季节。
2.自然和人工结合分蜂法
在自然分蜂季节里,只要排查到造有王台的蜂群,不等其王台封盖,就要将老王剪翅。可剪去一边翅的1/2,致使不能飞翔。一般在王台封盖后3-5天发生分蜂,晴天的10:30-16:30时注意观察蜂群,出现分蜂,只去箱前寻找落地的蜂王,一般会有蜂团围着蜂王,捉住将其囚入笼中放在巢门外边,片刻间分出的蜂群便会回到原箱中,稍待回箱蜂群安静下来,直接从原群提出六成蜂与框放入新分群。将蜂王也放入新分群,原群保存一王台与4 成蜂即可,若找不到蜂王两边直接挂成熟王台也行。也可以在出现工蜂飞出还没回巢之时,关闭原箱巢门,搬离原地稍远地方。在原箱位置放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新箱和巢脾,找回落地的蜂王,蜂群失王而无法结团,蜂群重新回原址蜂箱,工蜂回巢时将蜂王放入新箱,等蜂群回箱后,把新箱放置于事先备好的地方。原箱搬回原址,打开巢门,留一最大王台,除去多余王台,这种方法回原箱的蜂极少。自然与人工结合分蜂法的优点是可有效防止分蜂跑蜂,同时实现控制下的人工分蜂,分蜂后新分群回蜂程度较轻,新分群出勤相对积极,可以相对随意摆放。
此法的不足之处:一是容易失蜂王,且分蜂启动失败后蜂群恢复正常快,不易被发现,易产生处女王自然分蜂。此方法要注意给蜂王剪翅时在确保不影响蜂王产子的情况下,采用不平衡剪翅法,让蜂王难予起飞;二是要清理干净蜂箱前场地,以便于发现蜂王。
3.远移法
将6-7框的强群,把箱里的子脾、蜜脾和蜜蜂平均放入2两个蜂箱内。原箱诱入成熟王台,留在原地。新分蜂群放入原来的蜂王,立刻搬到3 km 外的新地址,打开巢门,一个月后再移回场内。优点是:分蜂后没有回蜂,避免了盗蜂的发生,两箱群势相当,蜂群发展快,出勤积极,适合蜂群数多的蜂场。其缺点是:一是新老两蜂场地距离较远,来回奔波,管理不便;二是蜂量较大,加之距离原因,蜂群搬动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都很大。
4.原场近距离搬移分蜂法
蜂群起台后将原箱搬离原址10米以外,找到蜂王带蜂带子提一框(最好子脾)放入新分群蜂箱,再加两块空巢脾,放在原址。原箱的老蜂会飞回到原址的新箱内,当天下午观察新分群蜂量,若原箱群蜂量较少,蜂少于牌,可再抽一脾抖蜂原箱后,将脾放入新箱,直到两箱蜂脾对称,原箱留一最大王台,除去多余王台。此法优点是可以任意定地分蜂。不足点是回蜂严重,易发生“和平盗”,新分群通常10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采集,容易造成幼虫受冻等。因而,此法要注意分蜂时机的选择,分蜂通常选在天气温暖的蜜源前期或中期,蜜源后期不宜进行分蜂,以防止发生盗蜂。此法分蜂发生回蜂的几率与王台成熟程度相关,因而分蜂最好选在王台成熟期,越晚越好。
5.仿自然分蜂法
蜂群发展强壮,其中造有王台时,可将原群移开1.0-1.5米,原位置放一新箱,由原群提来子脾1框,上面带蜜蜂、蜂王(注意不要有王台) 和带蜂的蜜脾1框放入。同时在新箱内补加空脾2-3张,再由原群提出不带王台的蜜蜂3框,将蜂扫落于新箱门前,仍把巢脾送回原群内。放在新址的原群不需关闭,有一部分采集蜂将飞到原址的新箱内。原群选留一个优良的封盖王台,其余的王台完全割除,并加以奖励饲养。此法优点和缺点跟平等分蜂相似。
四、中蜂人工分蜂后的管理
介入王台后,应根据王台发育日期,检查新王是否按时出台,主要观察新王行动是否正常,双翅是否残缺。如果新王正常,出台后第三日即出巢试飞熟悉蜂巢位置。不过人工分蜂后蜂群仍然过于强大,分蜂热尚未解除的人工分蜂群往往还会再次自然分蜂,应特别注意。新王5~6日龄性成熟后外出交尾,交尾成功后第七至十日即可产卵,有的可拖延至12~13日产卵,超过15日未产卵的蜂王应立即淘汰。交尾成功的新蜂王产卵以后,可以每隔1周用从强群中提出的封盖子脾补1框,起初补带幼蜂的,以后补不带蜂而将要出房的封盖子脾,补成能迅速发展的蜂群。如新分群的群势较弱,最好在缺乏蜜源时立即补助饲喂,保持充足饲料,并且缩小巢门,注意防止盗蜂。
五、中蜂分蜂注意事项
1.分蜂时间:首先要观察,当蜜蜂产生了分蜂的情绪的时候是最佳时间,这个时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,一定要准确判断出蜜蜂有分蜂的情绪。
2.控制蜂王:捕捉蜂王,把它关进王笼里面,一般蜂王都是活跃在王台的附近的,所以在捉王的时候,一定要快速地把王捉到,时间越久越会不利。
3.适当奖励:在原来的放蜂箱的地方放入一块东西,只要可以装蜜蜂就可以了,可以是草帽也可以是其它的东西;放完东西后,要快速把蜂王放到里面,然后其它的蜜蜂就会跟随蜂王进入草帽里面,待把蜜蜂转移到蜂箱后(晚上是将草帽里面的蜜蜂转移到蜂箱里面的最好时刻),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性饲喂。
4.防止侵入:在分蜂的过程中,一定要把握时间,如果暴露时间太长,会造成外蜂的入侵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