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品种简介
茄子为茄科,茄属植物。别称矮瓜、白茄、吊菜子、落苏等,是一种常见的大众蔬菜。目前,植物学上将茄子分为3个变种:圆茄类(圆球形)、长茄类(细长形或长棒形、短棒形)、矮(卵)茄类(椭圆形或扁圆形)。根据果皮的颜色,又可分为紫茄、红茄、绿茄、白茄等类型。根据果实形态、植株形态或成熟期早晚来分,大约有200多个地方品种。
二、茄子生长对温度的需求
茄子属喜温性蔬菜,它对温度的要求比番茄高,耐热性较强,但在高温多雨季节易产生烂果。
发芽期
种子发芽阶段 的 最 适 温 度 为25℃-30℃,最高温度40℃,最低温度15℃。若低于25℃,发芽缓慢,且不整齐;超过35℃,发芽快,但长势不一致,易衰弱。一般茄子的种子在恒温条件下,发芽不良,采用变温处理可促进发芽,即白天保持8小时在30℃、夜间保持16小时在20℃的变温处理。新采收的种子在恒温下更不易发芽,随着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,恒温下也能发芽,而且适应范围也较大。
幼苗期
苗期生长最适温度为22-30℃。能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为32℃-33℃,最低温度为15℃-16℃。超出该范围,对茄子苗期生长发育极为不利。茄子苗期温度管理,不仅要考虑幼苗期的营养生长,而且还要考虑花芽分化、发育对温度的要求。温度管理的关键是昼夜温差,即白天的气温要保持促进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,夜间的气温保持有利于叶片中同化产物向外运转。适宜的昼夜温差为:白天22℃-25℃,最高26℃-28℃;夜间13℃-15℃,不高于20℃。分苗后,白天保持在25℃-30℃,夜间15℃-20℃,以利缓苗。夜间温度过高,特别是后半夜温度过高,呼吸消耗增多,干物质积累减少,幼苗不但容易徒长,而且影响花芽分化,秧苗质量下降,不利于培育壮苗。地温管理应和气温相配合,白天地温要比气温稍低,保持23℃-25℃,夜间则比气温稍高些,保持在19℃-20℃,以促进根系的发育,有利于培育壮苗。
结果期
结果期温度控制得好对高产有重要作用。白天温度适宜范围在20-30℃之间,以25℃为最适。气温降至20℃以下,授粉受精和果实发育不良;低于15℃,则生长缓慢,易产生落花;低于13℃则停止生长;低于10℃,新陈代谢紊乱。相反,温度超过35℃,茎叶虽能正常生长,但花器官发育受阻,短柱花比例升高,果实畸形或落花落果。夜 间 最 适 温 度 为18-20℃,如夜温高,不能促进发育最旺盛的果实膨大,由于同化物质送往生长部位的量变少,将逐渐出现植株营养不足的症状,从而影响后继花果的生长发育,导致减产。
三、高温高湿环境如何管理茄子
1.合理施肥
茄子生长期长,所以一定要重施基肥,并及时追肥。茄子需氮肥量很大,但在高温季节不宜过多施用。在氨肥的追施上很多菜农都会与灌溉结合进行,其实在高温季节,这种方法不太理想。因为过高的温度,不仅会造成氨肥挥发,还可能引起茄子的氨中毒,所以建议采用开沟施用。茄子叶面大,建议必要时可进行叶面追肥,磷酸二氢钾效果不错,但要注意控制浓度。
2.注意适当控水
在栽培条件上,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地块栽培,并要保证土壤湿润才能确保茄子正常生长。当土壤水分不足时,会使植株生长缓慢,并引起落花落果。所以在定根时要浇足“压根水”,以使根部快速生长;在收获前期也要重浇一次,促使果实迅速膨大;中间生长阶段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。
3.科学摘叶、果
茄子生长期长,前期不整枝,任其生长、分枝、结果,待门茄坐稳后,将门茄下的侧枝全部打掉并及时摘除基部老叶,减少病菌积累,利于通风透光,使果实着色良好,但又不能过重,防止露果实于阳光下直射。发病严重的叶片也要及时打掉,打叶时要用剪刀从叶柄的基部留下约1cm长的叶柄将叶片剪掉,不能紧靠枝干劈下叶片,以避免劈裂主茎以及留下的伤口染病后直接伤害枝干。
4.注意事项
夏季温度高,有利于茄子生长,但应保持地面湿润,同时及时喷洒新高脂膜可有效减少水分蒸腾,缩短缓苗期,使植株快速适应新环境,健康成长。根据茄子生长需求合理浇水、施肥、除草、防治病虫害,同时应及时把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摘掉带出棚外深埋,同时大棚内喷洒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,防止气传性病菌的侵入。
四、茄子主要品种
植物学将茄子分为三个变种:
⒈圆茄
植株高大、果实大,圆球、扁球或椭圆球形,皮色紫、黑紫、红紫或绿白。不耐湿热,中国北方栽培较多。多数品种属中、晚熟,主要品种有北京大红袍、六叶茄、九叶茄,山东大红袍和天津二敏茄等。
⒉长茄
植株长势中等,果实细长棒状,长达30厘米以上,皮色紫、绿或淡绿。耐湿热,中国南方普遍栽培,多数品种属中、早熟。有南京紫线茄、北京线茄、广东紫茄和成都黑茄等品种。
⒊矮茄
植株较矮,果实小,卵或长卵形。种子较多,品质劣,多为早熟品种,有济南一窝猴、北京小圆茄等。